Quantcast
Channel: 第九阅览室 - 提供科学养分 »科研相关
Browsing all 3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博士”那点事儿

在外面混,最喜欢人家称呼俺为“博士”了。经常被人误称为“教授”,一般情况下,俺都要纠正为“副教授”,称呼起来人家觉得麻烦,于是告诉人家非要称呼干脆称呼“博士”。...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饶毅在呼吁什么?——谈谈中国的科学和科学文化环境

(9yls小编配图) 最近饶毅在科学网接连发了好几篇文章,全面深入地介绍哈尔滨医科大学张亭栋教授用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的工作,力挺张亭栋,同时兼评了中国的学术评价体系。 大家可能还记得,前不久饶毅也曾经为中国的另外一个科学家屠呦呦的工作大声疾呼。读着饶毅的文章,就在想几个问题: 饶毅在呼吁什么? 屠、张两个人的工作是不是有重大的科学价值?...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施一公、饶毅的《科学》杂志社论

这样级别的人出来讲真话,还是很震撼的。 China's Research Culture 中国的科研环境 Science 3 September 2010: Vol. 329. no. 5996, p. 1128 Yigong Shi1, Yi Rao2, 施一公,饶毅 1. Yigong Shi is a professor and dean of the School of Life...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科研基本功:观察力

细胞需要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做出反应,而信号通路的作用是把外界的信号传递到细胞内,所以信号通路对于多细胞生物的存活必不可少。信号通路有三个基本的成分:配体,就是外界信号的载体;受体,与配体结合;转录因子,把外界信号从受体传到细胞核内。JAK/STAT信号通路是一条重要的信号通路。我们实验室研究的是果蝇的JAK/STAT信号通路。在果蝇里,JAK/STAT信号通路的配体有三个,分别叫做unpaired...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我为什么读博以及我为什么不读博

昨天FF一篇雄文激起一场关于是否应该读博的大讨论,正巧合地,我在看到她那篇文章之前,正好在校内瞅到一则笑话,它是这么说的: “楼下有哥们在打电话:‘我操,要不是我赌博,我现在起码有十几万,一个月八千多没问题,现在每个月就八百,买张火车票就没了。我他妈真的不应该赌博啊!’ 我听了一愣,后来想了想,判断他说的是‘读博’,不是‘赌博’。”...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施一公:如何提高英文的阅读能力

...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麻省理工学院(MIT)研究生学习指导

怎样做研究生 本文的主旨是解释如何做研究。我们提供的这些建议,对于研究本身(阅读、写作和程序设计)、理解研究过程以及开始研究(方法论、选题、选导师和情感因素),都是极具价值的。 简介 这是什么?并没有什么神丹妙药可以保证在研究中取得成功,本文只是列举了一些可能会对研究有所帮助的非正式意见。 目标读者是谁?本文主要是为新入学的研究生而写。...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院士教我们这样做科研

01 从来就没有太晚的时候 很多人老是说自己基础如何如何差,担心搞不定。有这种心态是很自然的,但是不要因此而否定自己的能力。人都是逼出来的。我当年本科 也是烂的一塌糊涂,但是上了研究生后我说要用三年的时间做一点事情证明给自己。事在人为,才坐了三年的冷板凳,到了毕业的时候论文专利什么都有了(SCI 6篇,1作四篇,IF总和超过16,专利一项现在公示)。 02 定位决定地位...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杨振宁九十岁的自述:我的学习与经历

引言:杨振宁不愧是大家。对其晚年个人生活我不做评论,但这篇自述读起来如行云流水,一看就是出自一个性格温润如玉的人之手。看到20世纪物理学史上的伟人被他一一道来真的是令人激动。我现在的研究也很多涉及到了杨本人钟爱的领域——统计力学和热力学,虽然远不及物理学家那么深入,但还是感到很亲切的。...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初涉科研生涯的四个黄金戒律

2003年Nature上有一篇文章,是德克萨斯大学物理系的著名物理学家Steven Weinberg写的 “Four Golden Lessons”,是科学家对初涉科研生涯的学子们的一些忠告。暂且译为“四个黄金戒律”,内容编译如下:...

View Article

MIT博士自述:我为什么要念博士

我在MIT博士班已经念三年半了,预期今年六月要毕业,刚好可以在30岁前画下一个值得纪念的里程碑。在毕业之前就顺便利用这篇文章总结一下我的感想,也可以让未来更多迷惘的人看清未来的各种选择。...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饶毅:中国科研一直在捡别国成果的"面包屑"

饶毅认为:快速增长的中国,学界、企业依然缺乏自主创新,缺少核心技术。以药品为例,迄今为止,中国绝大部分药是西方发明的。 饶毅名片:北京大学终身讲席教授、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兼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 回国前曾任美国西北大学Elsa...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伟大的杂志是伟大编辑的反映

2013年3月12日,德国《应用化学》(AngewandteChemie)在柏林召开庆祝该刊创刊125周年,来自世界各地的化学家近1500人到会表示祝贺。德国《应用化学》创刊于1887年,是德国化学会创办的第一份主要针对德国工业化学家群体的技术性杂志,创刊125年来,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备受分子科学家和材料科学家敬重的期刊之一。纪念《应用化学》创刊125周年大会在极具特色的音乐声中开始,1999年诺贝尔...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清华梦的粉碎:写给清华大学的退学申请

小编注:本文作者王垠,四川大学97级本科毕业,保送到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直博。在只剩一年就要博士毕业的时候,他申请退学,并将1万7千余字的“退学申请书”(题为清华梦的粉碎)公布在网上,引起舆论界一时对教育体制、理想主义等的热议。据称后来赴伦敦大学继续学习 ,现居住于美国。...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MIT BBS:个人做Research的体会

完全个人观点,不见得试用于所有人。...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科学追求与学术环境

作者:孙贤和,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学院(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计算机系主任、教授 今年4月21日,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IEEE)芝加哥分会为我、万达·瑞 德尔(Wanda Reder)和欧瑞·沃尔夫森(Ouri Wolfson)三位刚刚当选的IEEE 会士(Fellow)举办了庆祝晚宴。...

View Article

科研论文写作的个人经历和点滴看法

从事科学研究,自己从大学毕业到现在,转眼已经20年有余,自己独立和参与写过的科研论文已经超过200篇,其中SCI论文也已经接近100篇。写过这么多论文,似乎应该有许多经验,但关于科技论文写作技巧和方法,已经有许多更专业更精彩的讨论,我也不需要再班门弄斧了,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经历,这里我想回顾一下个人经历和一些看法给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对刚刚接触科研的同行有点借鉴,通过我的一些教训可以少走一些弯路。...

View Article


科研生活:理想主义是最长远的现实主义

我和一些好朋友经常聚聚,也就什么都谈,其中部分朋友谈到我的时候,给出的评价是:简单,理想主义者。在中国,理想主义者从来就不是一个赞扬的词汇,说一个人是理想主义者的含义似乎有两个:一是脱离现实,二是自命清高。一般情况下给人的感觉是理想主义者最终都会因为碰的头破血流而向现实投降,成为彻头彻尾的现实主义者。很久我都没有对这个评价做深入的思考,最近很多事情让我不断的触及这个问题,我需要清楚,什么是理想主义者...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清华才女:杜克大学物理系高海燕教授自述

人物素描:高海燕,实验核物理学家。上海人,84年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89年赴美留学,94年获得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学博士。博士后研究之后,97年进入麻省理工学院执教,任助理教授和副教授,2002年受聘于杜克大学,现在是杜克大学终身教授,并担任杜克大学物理系系主任。本篇访谈由海燕本人口述整理而成。 杜克大学物理系系主任高海燕教授(来源:杜克大学) 一、家庭的影响和童年...

View Article

Image may be NSFW.
Clik here to view.

女科学家的论文更容易受到歧视?

理论上讲,科学应该是纯粹客观,不含偏见的;但现实世界很少能够如此完美。尽管女性科学家已经成为科学共同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做出了许多骄人的成绩,对于她们的歧视仍然存在。近期的一项研究表明,作者性别会影响到人们对于研究论文的评价。...

View Article
Browsing all 32 articles
Browse latest View live